药源网:由于全球医药行业转型升级趋势愈加明显,原料药行业前景广阔,如何发挥原料药优势成行业关心的热点。我国原料药行业在之前的发展中,规模效益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生产的低成本和环境的污染。然而在目前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环保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变的不明显。
在2014年最后的几天,央视曝光了鲁抗医药偷排抗生素的严重问题,2014对于鲁抗医药这个老牌原料药企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就现在的中国原料药市场来说,还是很需要企业转型的,随着行业大走向顺势发展才是正道。
目前,原料药企面临产能过剩、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治污问题的三大困境。专家建议说,要摆脱这些困境,企业就不得不转型,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像鲁抗医药这样的大型药企,实际错过了从原料药向制剂生产转型的黄金期。
作为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的我们,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原料药出口已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我国出口的原料药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含量不高,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反垄断等贸易壁垒。当前,由于全球医药行业转型升级趋势愈加明显,原料药行业前景广阔,如何发挥原料药优势成行业关心的热点。
我国原料药出口概况 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最大
据了解,我国原料药行业在之前的发展中,规模效益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生产的低成本和环境的污染。然而在目前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环保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变的不明显。在国际上,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虽然其在行业发展的规模上不如中国,但在成本优势和行业发展速度上都比中国有明显的优势。
2014年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原料药出口额同比下降11.84%外,其他八个月份出口额均呈增长态势,尤其1、4、6、7、8五个月份的增速均高于10%,并且自4月份以来,单月出口维持了量价齐升的走势,奠定了原料药前三季度的出口增势。
部分大宗原料药品种受环保、搬迁等停限产影响,短期内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市场反应积极,助推价格上涨,进而带动我国原料药出口呈恢复性增长。
出口额最大的维生素类原料药,前三季度出口放量14.96%,拉动出口额同比增长12.79%。其中,VC(原粉)出口价格在去年跌至最低点后,今年以来略有拉升,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4.89%,达3.80美元/公斤,并且出口供货也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7.26%。尽管如此,在环保严苛、成本上升等重压下,企业仍未摆脱亏损经营的局面。加之产能严重过剩,新建项目仍在逐步释放产能,未来VC出口行情并不乐观。另一维生素类出口大品种VE,前三季度则呈现量增价减的出口走势,出口量同比增长21.64%,而出口均价则同比下跌17.31%。这主要是受VE新增产能冲击影响。目前浙江医药、新和成、BASF、DSM等企业生产能力已经足够满足全球需求,而北沙药业等新项目投扩产,导致行业供需失衡,未来VE可能也要经历一波痛苦的价格竞争过程。
原料药业需加快升级 把握市场主动权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料药行业升级转型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瞄准全球仿制药市场蛋糕,而且开始制剂出口布局。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转型升级不仅是大环境使然,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
在这大环境下,原料药行业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原料药企业,尤其是具备一定技术实力的大型企业,应该经积极向制剂、特色原料药生产领域转移,向高附加值的特色、高效原料药方面进军。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全力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各主管部门也应重视产业发展,与其他国家加强流通和交流,为企业成长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
虽然国际药品市场对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如大宗原料药的需求仍将保持比较高的态势,但是我国原料药企需要未雨绸缪,加快转型升级的部分,完善企业产业价值链,更好地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前三季度,我国原料药出口额192.83亿美元,同比增长8.15%。出口数量523.37万吨,同比增长5.39%,出口均价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下跌之后略现反弹,微增2.62%。我国原料药在西药中的出口占比82.5%,占整体医药出口额的47.67%,比重依旧过大,折射出中国医药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内原料药出口市场分布 以及原料药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原料药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格局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共出口到1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是最大出口市场,半数原料药销往亚洲;此外,四成原料药出口至欧洲和北美洲规范市场,对此两大市场的出口均价显著高于对亚洲的出口均价。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原料药出口虽稳步增长,但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也受到成本要素不断上涨、产业升级亟待完善、国际监管环境趋严等因素困扰,原料药出口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成本要素不断上涨
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正在丧失、能源价格上涨、印度等竞争对手所在国家货币贬值等引发的国际订单转移,是我国原料药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除人工成本、生产资料等中间成本不断高涨外,环保及维护成本对原料药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新版GMP改造和迫于环保压力按地方政府要求统一搬迁,也增加了企业改造和运营成本(厂房、生产线、库存等)。
此外,江浙部分企业,将原料药生产线及过剩产能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低廉、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较高的中西部地区,此举虽可暂时减缓环保压力,但长远看,如果中西部相关配套设施无法保障,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无助于对环境的保护,最终高昂的成本将转嫁企业自身。
(二)国内外竞争压力凸显
目前,我国原料药出口额仍被维生素类、抗感染类、氨基酸类、解热镇痛类等大宗原料药主导,而他汀类、沙坦类等特色原料药的出口比重相对较低。由于制约原料药产业如产能过剩等深层次问题并未有效解决,大宗原料药出口增速下行趋势仍不可逆转,国内大宗原料药企"外仗内打"的激烈竞争格局仍将延续。而欧盟为提振经济和创造就业,出台政策扶持工业复兴,原本关停的原料药厂重新投产,对我部分原料药,特别是特色原料药出口造成冲击;印度等竞争对手利用我国内外销产品的价格差,低价从我国进口优质原料加工成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再凭借其货币贬值和国家政策扶持的优势,与我企业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削弱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
(三)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
一方面,国际监管措施日趋严格。欧美近期频繁出台针对原料药在内的药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法规和措施,并不断修订提高药典标准,如欧盟对GMP和GDP进行修订,美国将于2015年实施《药物供应链安全法案》,USP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金属元素杂质检测限度和检测方法并拟于2015年底强制实施等;同时,欧美日对我原料药企的监管愈加严格,FDA和欧盟的GMP飞行检查力度加大,检查企业数增多,并且突然性不断提高,检查过程也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关于原料药的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近十年来美国对我西药产品发起的337调查6起,多为原料药产品,欧盟、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地区均对我原料药类产品发起过"两反一保"措施,并且近年来呈现涉案产品范围扩大、涉案国家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扩展、涉案金额逐年增加等特点。今年9月,印度又对我格列齐特和阿苯达唑原料药发起反倾销调查。【药源网】